|
|
|
刘财勇 博士 |

|
|
刘财勇,男,1976年2月生,博士,副教授;1999年毕业于东北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03年毕业于佳木斯大学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08年毕业于吉林大学农业机械化工程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攀枝花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师。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与应用等方面的教学、科研工作,主要讲授《机器人技术》、《机器人创新设计与实践》、《工业机器人虚拟仿真创新应用》、《自动化制造系统》等课程。参与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省自然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项目1项;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参编教材2部;授权专利4项;教育部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 |
|
|
|
|
|
|
郑彬 博士 教授 
|
|
|
郑彬(1979-),男,高级工程师,硕士生导师,四川大学制造科学与工程学院机械工程博士。主研方向: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结构设计及计算机仿真分析;结构静、动态特性分析及优化。主研2020年国家自然科学联合基金项目“高钛渣中钙钛矿物相解离机理及转化动力学研究”、2019年四川省科技厅项目“超精密机床闭式静压导轨关键技术研究”;主持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视觉检测系统模型开发和控制技术研究(重点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和精益六西格玛黑带项目“提高钢轨检测精度”;主持四川省教育厅2018年重点项目“鼓式制动器参数化设计与多目标优化研究”、钒钛资源综合利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2018年度开放性重点项目"钛基发动机连杆关键技术研究"、精细化工助剂及表面活性剂四川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9年开放项目“内燃机用钛合金连杆设计及动力学性能研究"、攀枝花学院“钒钛鼓制动系统参数化建模与多目标优化”、“基于机器视觉的发动机连杆表面缺陷检测技术研究”等项目。发表论文四十余篇(中文核心期刊十余篇、EI收录十余篇)、发明专利受理8项、实用新型授权5项。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汽车构造》、《车辆工程专用软件》、《汽车专业英语》和《汽车发动机零部件设计与建模综合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 |
张祺 博士 |
|
|

张祺,男,1986年6月生,博士,副教授;2009年毕业于攀枝花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2012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硕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四川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获工学博士学位。现任攀枝花学院科研处(研究生处)研究生管理科科长。主要从事机电一体化技术、新型传动、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要从事《微机原理与应用》、《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创新设计》、《现代机械设计与理论》、《机械设计》等课程教学。主持或主研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22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部级6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12篇、EI收录8篇;主编参编教材1部;授权专利12项,其中发明专利4项;先后担任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utomation and Control (EI检索)编辑、编委、审稿人,Advances inMechanical Engineering (SCI检索)、IET Control Theory & Applications(SCI检索)、EngineeringApplications of Computational Fluid Mechanics(SCI检索)、IET Science, Measurement& Technology(SCI检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coustics and Vibration(SCI检索)以及机电工程(中文核心)等刊物审稿专家。 |
李国云 教授 |
|
|

李国云,男,汉族,出生于1965年10月,四川合江人。1989年7月毕业于重庆大学矿业机械专业,同年分派到攀枝花矿山公司职工大学任教,1998年10月调入攀枝花大学任教,现任攀枝花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授(机械工程),具有中级焊工资质,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工程机械等领域的科研和教学工作。在教学上主要承担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等专业的基础课程和部分专业课程的教学工作,工作量饱满,教学绩效显著,多次在学校举办的各类教学竞赛中获奖。另在教学中研制教学课件两套(《工程图学》与《机械原理》),建立网络课程三门(《工程图学》、《工程制图》、《创业教育》),多次指导学生参加全国机械创新大赛并在四川赛区获奖。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作为主要研究人员先后参与并完成了10多个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包括5个国家级项目;主持并完成科研项目3项。先后在《中国机械工程》、《重庆大学学报》、《兰州理工大学学报》、《矿山机械》等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发明专利1项,副主编著作1部(《产品创新设计与开发》)。 |
杨光春 教授 |
|
|
杨光春,男,汉族,出生于1967年12月,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教授/高级工程师。企业(公司)工作期间,主要从事产品研发、机械加工工艺、设备安装调试等工作;2006年3月调入攀枝花学院,主要从事机械设计制造方面的科研、教学工作,主讲《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机械制造装备设计》、《机械制造工艺学》、《全面质量管理》、《液压传动与控制》、《先进制造技术》等课程。主持或参与了《Mn13VTi耐磨衬板》、《井下倾斜煤层用简易液压支架》、《钒钛微合金钢磨机联接件生产技术研究》等十余项省市企业项目的研发,以及《基于工程过程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等多项教研教改课题,发表论文20余篇;获得已授权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指导“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6项。 |
周丹 教授 |
|
|

周丹,女,汉族,出生于1976年5月,四川简阳人。1999年7月于攀大工作至今,2007.06获四川大学机械工程在职攻读硕士学位。2009.09-2010.07,重庆大学机械工程学院装备系统集成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作国内访问学者。2013.09-2014.03,美国印第安纳普渡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做高级访问学者。现任攀枝花学院智能制造学院教授(机械工程)。主要承担《机床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工程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等理论课程和实验课程教学与机制本科专业《机械设计综合能力训练》、《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生产实习》的教学任务。先后在《机械工程学报》《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机械设计与研究》、《机械设计》、《流体机械》、《机械传动》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共30余篇,EI收录3篇,CSCD期刊17篇。共主编教材1部,主编编著两部,专利1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获得1项。先后主持参研科研项目共20项,教研教改项目6项。2011-2013年获得攀枝花学院“学术骨干”荣誉称号,2014-2015年度获得“攀枝花学院优秀教师”称号,2015年获得“攀枝花学院优秀党员”称号。
李琴 教授 |

|
|
李琴,毕业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硕士研究生,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授。主要承担《机床电气与PLC控制技术》、《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数控加工技术》、《特种加工技术》等课程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 主要从事机电控制、计算机仿真设计方面的研究。近年来,先后主持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1项,攀枝花市级项目2项,校级项目4项;主研省市级项目10余项。以第一作者,先后在《工程设计学报》、《流体机械》、《机械传动》、《现代制造工程》、《Journal of Software Engineering》、《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imulation Systems,Science & Technology》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35篇(其中核心期刊15篇,CSCD源期刊11篇,EI源刊3篇)。主编、参编教材4部;已获授权国家实用新型专利4项。 2013年被评为攀枝花学院师德标兵,2014年被聘为攀枝花学院第五届学术骨干。教学课件、教案曾获攀枝花学院一等奖;教学改革研究成果获得攀枝花学院教育教学成果奖共3项,其中一等奖1项,三等奖2项。 |
|
张志森 博士 教授 |
|
|

张志森,1969年生于吉林抚松,汉族,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授。 主要从事机械电子工程专业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机电传动控制及其应用。系统讲授《机械电子工程导论》、《液压传动与控制》、《机电传动与控制》、《机械原理》、《机械制图》、《机械电子专业英语》等本科专业课程;先后在《机械传动》、《广东工业大学学报》、《机床与液压》、《河南工业大学学报》、《Applied Mechanics and Materials》、《食品与机械》、《食品科学》及《机械工程师》等刊物上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余篇,EI检索5篇。主持完成四川省教育厅重点课题2项、市级科技攻关重点课题1项,参研市厅级以上课题5项(其中的1项课题成果获得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项。 |
张敬东 教授 |
|
|

张敬东,男,1968年10月生,汉族,中共党员,工学硕士,教授,西华大学硕士生导师,攀枝花市学术技术带头人,攀枝花学院学科带头人,攀枝花学院教学带头人。1993年毕业于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制造专业,2012年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机械设计及理论专业。历任攀枝花学院机械学院副院长、党总支书记,工程技术学院院长,交通与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党委书记、智能制造学院院长。主要从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车辆工程等方面的研究,主讲《先进制造技术》、《机械制造工艺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等课程。主持“攀枝花汽车工程技术研究所”、“攀枝花先进制造技术研完所”工作,主持或主研省级、市厅级等各级各类项目(课题)2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EI、CPCI检索15篇;主编参编教材5部;授权专利6项;指导完成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项、校级6项。 |